很多人都感到奇怪:為啥現在國內的情景喜劇幾乎絕跡了?
答案很簡單:情景喜劇最吃編劇,而現在中國影視圈的編劇沒什麽話語權。
舉個例子,《武林外傳》裏,論重要性,姚晨、沙溢、喻恩泰這些人加起來,比不上一個編劇寧財神。

國外的經典情景喜劇《老友記》配有10個頂級編劇,而《武林外傳》就靠寧財神一個人,每集既要原創還得搞笑,他樣樣都能滿足你。
不過當他的才華被榨幹,最後的結局也就在意料之中了。
同樣的例子,還有梁左。
今年的《脫口秀大會》十分火爆,很多參賽選手在提到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人的時候,除了提到周星馳、郭德綱外,都提到了編劇梁左。
梁左寫過《虎口遐想》、《小偷公司》等經典作品,也參與過《我愛我家》、《閑人馬大姐》的創作,《脫口秀大會》很多研究文本創作的人將他當成偶像,也證明他的獨特影響力。
在情景喜劇最輝煌的90年代,其實還有王朔、馬未都、英達、馮小剛這些大腕兒都參與過情景喜劇的創作。
可到了現在,情況變了。
演員的地位被無限拔高,編劇的話語空間被無限壓縮,高級文本創作在這個泛娛樂時代越來越難得到認可,這是中國情景喜劇裹足不前的命門。


總之,編劇問題不解決,91抖音成长人版破解安装很難再看到優秀的情景喜劇了。
今天91抖音成长人安装就來看一下國內豆瓣評分最高的十部情景喜劇,重溫曾經美好記憶的同時,91抖音成长人版也一同探究中國情景喜劇為何在耀眼輝煌後,卻走入了瓶頸,未來的出路又在哪裏。
TOP10:《閑人馬大姐》(2000)
豆瓣評分/人數:7.5分/2.59萬
《閑人馬大姐》是2000年開拍的一個係列情景喜劇,一共100多集,聚集了世紀初中國發生的大事小情,以小見大地反應了時代風貌。
本劇是英達在《我愛我家》之後的又一部力作,邀請了梁左參與劇本創作,由蔡明主演,三位喜劇大腕兒聯手帶給91抖音成长人版破解安装一場場幽默捧腹的表演。

本劇劇如其名,就是講述了一個退休女工馬大姐的所見所聞,退休居家的她不僅沒有被時代潮流拋棄,反而積極見證了各種社會新聞,從國足出線到申奧成功,從本·拉登到炒股熱,都埋藏在了一個個喜劇包袱之中。
蔡明出演此劇後,她的馬大姐形象深入人心,她參加的很多次春晚都是以馬大姐的形象表演小品的,可見這部劇的影響力有多大。

而且《閑人馬大姐》是采用邊播邊拍邊創作的方式,整部劇就有一種新鮮感和活力感,往往剛發生的社會熱點就能出現在這部劇中,這是以往情景喜劇沒有出現過的嚐試,值得點讚。
TOP9:《龍門鏢局》(2013)
豆瓣評分/人數:7.6分/8.75萬
《龍門鏢局》和《武林外傳》都是寧財神編劇的作品,但兩者的差距巨大。
2006年的《武林外傳》透支了寧財神的才華,他把30集的劇強行擴寫成80集,甚至還想寫成上下兩部160集,創作力早早枯竭了。
寧財神後來因吸毒被捕,他何時開始沾染毒品91抖音成长人安装不得而知,但可以想象在2013年創作《龍門鏢局》時他已經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。
當時《武林外傳》已經播出7年,成為了一代經典,劇中的幾個主演也功成名就了,大家沒有了饑渴感,自然無法湊齊原版陣容了。
於是這部劇隻好改了個名字,換了角色和演員和觀眾見麵,很多人都覺得這是新瓶裝舊酒,《龍門鏢局》就是《武林外傳》的續集。


但播出後才發現,瓶確實換了新的,但酒已經不如當年醇香了。
這部劇還是古裝喜劇,但是給人的觀感就是太過雜糅,既不像情景喜劇,也不像古裝劇,沒有《武林外傳》那麽流暢自然了,台詞也太過現代化,笑點也用力過猛。

其次,這部劇廣告和遊戲元素過多,情節、台詞還頻繁貼蹭社會熱點事件,當年看劇的時候把這個當成小彩蛋覺得很有趣,但用得多了,你就會感覺到編劇是“無計可施”。

當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,在情景喜劇式微的大背景下,《龍門鏢局》借古諷今、穿古裝說新詞兒的內核還是立住了,從演員陣容到主題曲創作都很有誠意。
全劇是少了一些靈氣,但多了一些工整,也算是情景喜劇最後的餘暉了。
TOP8:《愛情公寓》(2009)
豆瓣評分/人數:8.0分/19.37萬
提到《愛情公寓》,有多少人愛,就有多少人恨。
它是情景喜劇最後一部經典,但也背負了抄襲的罵名。
對於很多95後、00後來說這部劇意義非凡,因為《武林外傳》播出的時候,他們還沒出生,出生了也還看不大懂,等長大了《武林外傳》也很少有重播了。
而《愛情公寓》是2009年播出的,95後、00後一到放假就能在家看,再加上校園潮流的助推,這部劇可以說非常火。

而在校園之外的互聯網上,這部劇也是火成了現象級。
那時候第一次有了金句的概念,曾小賢的好男人語錄成了年度流行語;
那時候第一次有了磕CP的概念,賢菲戀也是大家熱議的話題。
然而,有一天突然有人指責它抄襲了經典美劇《老友記》,從劇情到人設到梗,全都抄了個遍,有的地方可以用“1:1漢化”來形容,許多人第一感覺是幻滅。

互聯網興起後,隨著看過原版《老友記》的人越來越多,隨著《老爸老媽浪漫史》、《生活大爆炸》等其他美劇在國內熱播,那一刻很多人才確信《愛情公寓》是真的抄襲了。
當然,時至今日很多人還在捍衛這部劇,他們覺得抄得好看也是一種本事。
91抖音成长人版從行業角度來看,正是公眾這種縱容的態度,讓影視圈的創作者產生了倦怠的情緒。
當原創不受尊重,也就不怪爛劇橫行了,《愛情公寓》是情景喜劇最後的光芒,結果卻帶著虛假的底色,這似乎也預示了情景喜劇已經走到了末路。

而對於抄襲,幾位主創也是意見不一。
婁藝瀟直言,電視劇好看就行了,這代表了很多觀眾的觀點。
金世佳和王傳君則是端起碗吃飯,放下碗罵娘,拍攝的時候明知抄襲裝糊塗,靠這部劇成名之後,卻突然要做藝術家,怒斥抄襲,不與之為伍,吃相也談不上太好看。
導演韋正則把責任甩給了編劇汪遠:編劇這麽寫,你讓我怎麽辦?
而更多的人則保持了沉默。

不過最讓皮哥感到不安的是,這部劇在角色打造上因為過於參考美劇,導致很多角色“價值觀”的呈現偏離主流。
比如呂子喬過於花心,看到一個漂亮女孩就會動心思;再比如陳美嘉等女性角色總想著和帥哥約會,總是一副花癡、膚淺的模樣。
美劇是這樣拍不假,但這種“直接漢化的角色”適不適合中國人內斂的性格,值得深思。而且需要考慮到的是,追這部劇的主力大多是未成年學生,他們的三觀尚未健全。
總之不管你如何評價這部劇,讓人唏噓的是,12年過去了,這樣一部涉嫌抄襲劇依然是情景喜劇最後的巔峰,這是值得每一個影視從業者反思的事情。
TOP7:《東北一家人》(2001)
豆瓣評分/人數:8.4分/3.02萬
《東北一家人》是英達在2001年拍攝的東北情景喜劇,可以看作是東北版的《我愛我家》。


本劇和《我愛我家》一樣一共120集,故事也從北京移植到了東北,還是通過一家人的視角來展現整個社會的風貌。

熱心的牛大爺,在幼兒園當老師的大女兒牛繼紅,下崗再就業的兒子牛小偉,過著啃老生活的女兒牛小玲,這樣極具代表性的一家人聚在一起,自然少不了苦辣酸甜的故事。

很多明星大腕兒在劇中客串:張鐵林和馮小剛客串過小偷,沈騰客串過軍人小哥,王剛演過算命先生,鄧超客串過大款,這樣真實記錄東北人家生活的劇值得好好品味。

TOP6:《炊事班的故事》(2002)
豆瓣評分/人數:8.8分/5.16萬
《炊事班的故事》和《武林外傳》都是導演尚敬的作品,前者可以看成後者的試水之作。

劇中6個迥異的人物分別是認真負責的班長洪胖,愛打小報告的副班長老高,熱情衝動的采購員大周,鬼點子很多的小毛,熱愛文藝的胡帥和喜歡吹牛的小薑。
他們在一起嬉笑怒罵的故事是最好的下酒菜,讓觀眾領略了軍旅情景喜劇的魅力,可惜後來91抖音成长人安装再也沒有看到過類似的題材。

劇中6個角色的成功塑造為《武林外傳》裏的7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,其中沙溢、範明和薑超參與了兩部戲的主要表演,兩部戲是一脈相承的。


《炊事班的故事》連拍3部,這部劇在央視八套播出引起強烈的反響,這也給了尚敬導演足夠的信心去進行情景喜劇的創新。
TOP5:《家有兒女》(2005)
豆瓣評分/人數:8.9分/16.17萬
《家有兒女》是一部講述兒童成長的輕喜劇,從2005年開始播出,一共有4部,伴隨了一代人的成長。
這部劇的設定十分大膽,兩個離異家庭結合成了一個新的家庭,家庭成員之間非但沒有隔閡,反而親密無間,演繹了一幕幕溫馨的故事。

風趣幽默的老爸夏東海,刀子嘴豆腐心的老媽劉梅,古靈精怪的劉星,跟屁蟲弟弟小雨,還有性格獨立的姐姐小雪,這些生動的角色陪伴91抖音成长人版走過了童年時光。
十多年過去了,讓人想不到的是劇中童星的成材率極高,楊紫成為了頂流演員,張一山也憑借《餘 罪》實現了轉型,尤浩然從北電畢業後也開始逐夢演藝圈,三姐弟都很爭氣,這一家子多年後重聚也讓人淚目了。

不過整部劇也並非完美,有很多被詬病的地方。
比如有人指責本劇抄襲了《成長的煩惱》;
比如楊紫隻出演了前兩部,後來因為學業緊張退出劇組,小雪的演員換了,味道也變了;
比如劇中這一家人的生活優渥,和大眾脫節嚴重。
但無論如何,《家有兒女》依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劇。
TOP4:《編輯部的故事》(1992)
豆瓣評分/人數:9.1分/4.12萬
《編劇部的故事》是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情景喜劇,馬未都在自己的節目《都嘟》裏回憶過這部劇的創作過程。
上世紀80年代正是文學熱的時候,在北京很多作家和編輯經常聚在一起討論時事,後來電視劇興起後,他們就合計著把這些針砭時弊的東西拍成電視劇,這樣的想法極具先鋒性。

考慮到拍出來會得罪人,所以他們就決定拿自己開涮,幹脆就讓故事發生在編輯部裏,這樣創作起來也容易,也不會得罪人。
於是王朔、馮小剛等人就討論了幾十個話題,每人選擇一個命題回家創作,再找到葛優、侯耀華、呂麗萍這些演員演出來,《編輯部的故事》就這麽誕生了。

由於是一批文化界的人士搞出的試驗品,整部劇帶著濃厚的文學色彩,借6個編輯的視角展示了當時社會的熱點。
小保姆進城熱、詩歌熱、瓊瑤熱、迪斯科、電話入戶等熱門話題全都成為了創作的主題,這部劇也啟發了英達等人,開啟了情景喜劇的新時代。
TOP3:《地下交通站》(2007)
豆瓣評分/人數:9.4分/3.11萬
2007年,英達拍出了一部極其冒險的情景喜劇《地下交通站》,本劇的故事發生在抗戰時期的敵後根據地。
喜劇和抗戰背景被看作是不可調和的矛盾,但英達覺得,國外既然能拍出《虎口脫險》這樣的戰爭喜劇,中國為啥不能拍戰爭情景喜劇呢?

本劇在反派角色上下足了功夫,成功塑造了賈隊長、黃金彪、蔡水根、孫掌櫃、黑藤君、野尻君等角色,他們搞笑表演的背後其實揭露的是日軍犯下的種種暴行。

不過在正麵角色上,本劇受到各方掣肘,創作時顯得畏手畏腳,反而失去了光彩。
沒有正反的對照,這部劇相比其他經典情景劇,影響力也就差了一大截,但它仍然是一次勇敢的嚐試。
TOP2:《我愛我家》(1993)
豆瓣評分/人數:9.4分/8.64萬
《我愛我家》是中國第一部情景喜劇,具有開創意義。

1987年英達留學回國,在留學期間他接觸了國外的情景喜劇,他希望把這種戲劇形式帶到中國。
但初出茅廬的他沒啥機會,隻能去各個劇組尋找機會,一來二去和北京人藝的宋丹丹成為了情侶。

1992年,《編劇部的故事》大火,這部劇算是中國第一部情景喜劇了,編劇王朔趁熱打鐵,推出了《愛你沒商量》,結果反響平平。
據馬未都回憶,那段時間文化圈的人士都去他開的海馬歌舞團聚餐,時間長了入不敷出,於是幾個人一合計又整出一個《海馬歌舞廳》,這部劇的編劇有:王朔、馬未都、海岩、劉震雲和梁左,全都是文化界的大腕兒,但播出後依然沒有重現《編輯部的故事》的輝煌,大家一下子迷茫了。
這時候英達看準了機會,他把《編輯部的故事》和自己在美國學到的情景喜劇創作技巧相結合,寫出了兩頁故事梗概給王朔看,王朔給這部劇起名叫《我愛我家》。

隨後英達找來了葛優、宋丹丹、楊立新等一批北京人藝的演員,又請自己北大的師哥梁左擔任編劇,合力完成了《我愛我家》的拍攝。
這部劇1993年播出了40集,次年又播出了80集,獲得了巨大的成功。
全劇講述了北京六口之家經曆的有趣的故事,編劇梁左將各類社會議題與辛辣的諷刺巧妙地融進了劇作裏,讓大家在會心一笑之餘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思考。

這種創作方式直接影響了後來的喜劇創作者,如今最火的幾個脫口秀演員,他們坦承自己的創作方式是從《我愛我家》學來的。
《我愛我家》是一部裏程碑式的作品,對後麵的作者有著深遠的影響,英達也成為“中國情景喜劇之王”。
TOP1:《武林外傳》(2006)
豆瓣評分/人數:9.6分/43.89萬
網上各大論壇曾進行過多次投票,評選中國情景喜劇的goat,結果無一例外都是《武林外傳》勝出。
15年過去了,這部劇已經被供上了神壇。
除了好玩的故事,演員精彩的表演,這部劇最大的貢獻在於掙脫了美國情景喜劇的創作模板,用古典小說章回體的形式打造了中國本土原創的“武俠喜劇”。

全劇不隻是詼諧幽默,而是在庸碌瑣碎的生活間隙,塞滿了對社會議題的探討和對人性的反思與詰問。
劇中的同福客棧就像是一個浩瀚無垠的宇宙,表麵上是幾個主角插科打諢瞎混鬧,可實際上這裏卻上演了一幕幕人間的悲喜劇。
仗義執言的郭芙蓉,外冷內熱的佟掌櫃,書生意氣的呂秀才,縱橫江湖的白展堂,憨態可掬的李大嘴,古靈精怪的莫小貝,他們結成了正義聯盟,在這方寸之地,時而冷豔旁觀,而是躬身入局,帶給91抖音成长人安装無限的感動。

這樣的經典之作離不開一群“饑渴”的創作者。
當時的姚晨還是表演新人,以一集1000元的價格接下了這部戲;
當時的閆妮年過30,生了二胎剛離過婚,幾乎過了女演員的黃金事業期。

當時的沙溢為了演白展堂不停減肥,而薑超為了李大嘴則不停吃。
還有喻恩泰,上戲導演係第一名的博士生,也是心懷一片赤誠來到劇組。
導演尚敬也是摸著石頭過河,在拍完《都市男女》、《催事班的故事》等傳統情景劇後才勇敢邁出這一步。

當然創作的靈魂人物還是寧財神,他寫作的目的十分現實,就是為了還房貸,為了多賺錢,不惜把30集寫成了80集,寫到山窮水盡,甚至直接給劇中的角色起名叫謝步東,諧音“寫不動”。
李誠儒說過:“能耐是餓出來的”,這群饑餓的創作者聚在一起共同創作了這部經典之作。
好了,以上就是國內十部豆瓣評分最高的情景喜劇,你最中意哪一部,快告訴皮哥吧。
文/皮皮電影編輯部:一粒雞
©原創丨文章著作權:皮皮電影(ppdianying)
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
發布